为了土木专业学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,提升专业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,同时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,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,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,学院特将学期第八周定为实践周,引导土木学子开展实践活动,此次实践周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孙华银,2024年级辅导员黄欢,实验室主任李永强,实验室老师孙合发等多位老师带队。
4月14日上午,学院举办了实践周动员大会。会上,学院党委书记孙华银详细介绍了此次实践周活动的具体安排,并积极鼓励学生们踊跃参与,以激发大家的热情与信心。同时,孙书记着重强调了活动的纪律性,并明确指出安全是首要原则。通过此次动员大会,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,对后续活动的开展充满期待。
4月14日上午,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重庆816工程。重庆816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人工洞体建筑,曾是三线建设时期的核原料基地。它集神秘、神奇、神圣于一身,如今已成为4A级旅游景区,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。在导游的详细讲解下,同学们对这座神秘的地下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他们不仅对这项宏伟工程的规模感到震撼,更为祖国的伟大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。
4月16日,学生们走进智能建造研究院,开启了一场充满科技感与创新力的学习之旅。一进入研究院,学生们便被前沿的科技氛围所包围。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,先与大家讲解了智能建造的发展历史,让学生们对智能建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,随后,大家来到了数字化模拟实验室。在这里,学生们通过虚拟现实(VR)和增强现实(AR)设备,沉浸式体验智能建造的全流程。这种新颖的体验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,参观了智能建造技术展示区。这里陈列着各种先进的建筑机器人模型、数字化建造模拟系统以及新型建筑材料样本。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建筑机器人如何在施工现场精准作业,从自动化砌墙到智能吊装,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高效与精准,学生们不禁为这些先进技术发出阵阵惊叹。
4月17日,学生们来到了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,参观了一站式体验馆、装配式关键技术实训区和工程体验馆。同学们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制作流程、组装方式,以及所运用的设备仪器和拼装原理,进一步深化了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,有效开拓了专业思维。在老师细致的讲解中,大家系统学习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、相关施工规范及安全知识理论,还亲身体验智能化教学手段,创新与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。
当天下午,学生们又马不停蹄来到重庆市规划展览馆。步入场馆,同学们立刻被馆内丰富多样的展示内容吸引。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大家通过大型沙盘、数字多媒体互动屏、历史影像资料等,全面了解重庆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、当下布局以及未来蓝图。在重庆建筑规划发展历程展区,同学们驻足凝视,从老重庆的低矮民居到如今林立的摩天大楼,新旧照片的强烈对比,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城市建设的飞速变迁。
此次活动已然接近尾声,辅导员黄欢鼓励同学们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,在未来投身建筑行业时,为城市建设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这一天的参观学习收获满满,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,更激发了对建筑领域深入探索的热情,将以更饱满的姿态投入到后续学习中。
(图/文:冯爱媛 | 初审:代瑄 | 复审:晏菲 | 终审:孙华银 | 编发:晏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