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5日,土木建筑工程学院“筑梦家”志愿者服务团一行参观了涪陵博物馆与新时代网络文明实践中心,开展沉浸式学习。
巴人号子荡三江古韵,易卦铭文传百代遗风。在涪陵博物馆,同学们学习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数字化展陈,特别是涪陵作为长江上游重镇的历史地位和独特文化。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展览在展厅中央的来自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馆藏。展厅中央,小田溪战国巴王墓出土的14件青铜编钟列阵如初。最大甬钟高逾50厘米,钟体蟠虺纹精细如发,轻轻叩击仍能发出清越回响。与之相邻的“廿六年”铭文青铜戈寒光凛冽,错金篆书记载着秦灭巴蜀陪葬品摇钱树的历史节点。引人注目的是兽面纹铜钲和巴式柳叶剑前者印证巴人“尚武重祀”的礼制传统,后者弯曲的剑刃展现独特的山地作战智慧。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陪葬品“摇钱树”。它分为底座,树枝与树顶,底座与树枝雕刻着神秘的巴国文字与祥瑞异兽,树顶的西王母更是表达出古人对长生的向往。
随后,团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继续参观了“水下碑林”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、近代革命历程等内容,令大家深刻感受到巴渝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先辈的奋斗精神,极大增强了文化自信与历史责任感。参观结束后全体团员与讲解员在展厅前合影,圆满结束本次文化体验之旅。
最后,志愿服务团全体团员前往“新时代网络文明实践中心”进行参观学习。在讲解员引导下,同学们系统了解了网络安全法规、个人信息保护、识别网络谣言等核心知识,并通过互动体验装置直观感受了网络诈骗常见手法。中心内“清朗网络空间”主题展览所展示的本地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与正能量传播案例,更激发了大家争做网络文明践行者的热情,明确了青年在净化网络环境中的责任担当。
本次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网络素养提升紧密结合,使实践团成员在追溯历史根脉中汲取精神力量,在认识网络空间中强化责任意识,有效提升了综合素质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要将所见所学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积极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与清朗网络空间的守护者。
(图|左孟鑫 文|胡星宇 初审|胡星宇 复审|晏菲 终审|孙华银 编发|孙华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