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 实践中心
实践中心

 

土木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概览

  

1.始建时间:20137

2.投资规模:4000万元(含仪器2500万元),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650万元,市级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。

3.用房面积:16000平方米

4.支持专业:土木工程、工程造价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

5.功能容量:可支持1500名学生进行基础实验、专业实践、综合实训、学科专业竞赛、课外科技活动、创新创业教育。  

   

土木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逻辑结构

   

1.逻辑思路:以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,以校企协同“双线”培养为主线,构建“力学、建筑材料、工程结构、施工技术、工程检测”五大虚实结合实验模块,培养学生基础理论、工程施工、工程检测、工程设计、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的能力。

结构体系:

   

  





土木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

     

1.实验师资:本中心设置实验管理岗位3人,实验技术岗位3人,实验课程教师15名。

2.管理体制:校、院两级管理,以院为主;学院统一领导,实验中心统筹协调,专业教师建设项目库,教学、团学齐抓共管,全体师生共同参与。

3.管理理念:严谨规范,保障教学,开放共享,促进创新。

4.建设逻辑:学生发展需求→实验项目库→实验教学方案→实验资源条件。

5.教学体系:培养两大能力(技术+管理),搭建三大平台(基础实验、实践实训、创新创业),建设四大项目库(基础实验项目库、综合设计项目库、工程实践项目库、创新创业项目库), 完善五大硬件模块(力学、建筑材料、工程结构、施工技术、工程检测)。

     

土木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绩效

   

1.实验实训:支持基础实验项目51/年,综合实训项目42/年,创新型实验项目15/年。

2.课外科技:支持课外科技活动21项,校级以上学科专业技能竞赛17项,参与师生1471人,学生校级创新实验项目7项,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4项。在市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奖68人次,其中一等奖16人次。

3.科学研究:支持教师科研项目17项、教学改革项目17项,发表学术论文86篇。

4.社会服务:工程设计服务8次,工程咨询服务9次,工程检测服务10次,其他服务2次。

中心依托20142017年“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”项目和学校实验室建设资金,建设“理实一体、专业融通、科教互动和产学结合”的实验教学中心。中心现有实验室用房面积2200余平方米,实验设备总数520多台(套),实验设备总值近1000余万元,配置有微机控制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(30t)、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(30t)、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(10t)、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(200t)、数显式液压万能试验机(60t)、水泥恒应力压力试验机(30t)、常规静三轴试验机应变控制式三轴仪(3t)、施工仿真软件(60节点)、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机、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和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等仪器设备,以及建筑智能实验设备。中心承担着土木工程、工程造价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专业及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实验(训)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。



  

1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框架

中心构建起“一主线、三平台、四层次、五模块”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,即“以培养学生实验技能、工程施工和检测能力”为一条主线,搭建“专业基础实验,实践(实训)教学,研究创新”等三大平台,设置“基础型,综合设计型,工程实践型,研究创新型”等四个层次,建设“力学,工程材料,工程结构,施工技术,工程检测”等五项模块。

   

2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

   3HUT106A微机控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

4HUT305A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

5PLD-30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

   5YDD-M型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机

  6YJ-ⅡD型结构力学组合实验装置

中心承担了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、重庆市教育委员会、涪陵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和长江师范学院等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50项,以及大学生研究项目28项。中心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的六个团队,形成了“结构设计大賽”、“力学竞赛”、“先进成图技术大賽”、“测量技能竞赛”和“建筑模型设计大賽”为代表的特色品牌学科专业竞赛活动,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。近4年来,获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获第九届BIM算量大赛团体三等奖1项,获重庆大学生首届测量技能大赛特等奖1项、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获西南地区先进成图技术大赛单项一等奖4项,团体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,获重庆市高校联合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最佳创意奖1项。